书籍详情
《 人工智能教育(第一册)走近人工智能》[93]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人工智能教育(第一册)走近人工智能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冯天晓 郑晓
  • 出版时间:2023-04-01
  • 热度:2544
  • 上架时间:2025-03-08 06:13:5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本书的主旨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寻找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产品,感受人工智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简单体验人工智能产品,简单应用人工智能设备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人工智能的思想,为后续进一步深入学习人工智能课程做准备。

 
内容简介

大致内容:本丛书共六册,分别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衣、食、住、行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引导学生认识与了解身边的人工智能世界,学习并实践人工智能技术,由浅入深,正确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并终达到人工智能的培养目标:1. 人工智能意识:提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敏感度与理解力;2. 技术应用能力:实践与探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价值;3. 实践创新思维: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创新思维;4. 智能社会责任:树立适应智能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

特色:
1品牌效应:该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出版社、沐邦高科(原邦宝益智)、网易科技教育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汇聚高校、中小学、出版、软硬件支持的国内强品牌,保证了本套丛书整体的高质量。
2.项目式学习。丛书以项目为单元,在任务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采用深度学习的理念,尤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游戏化学习。本书辅以软件支撑平台,学生能通过即时应用与实践。平台界面友好,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

读者对象为小学一至六年级在校学生、教师、广大家长朋友,及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者。

作者简介

冯天晓 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主任。多年来,依托研究方向,聚焦幼小衔接政策研究、儿童发展智能评价平台建设、STEAM教育体系建设等研究工作,全程参与山东省教育督导系列政策制定和完善,在政策文本基础上完成基于元数据的教育督导评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整体设计“互联网”援疆同步课堂项目,统筹建设鲁疆连线的“空中课堂”。

郑晓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用技术、劳动技术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初一劳动技术备课组长,学校科研科技秘书。辅导学生在国内外科技竞赛活动中屡获大奖,曾参与多项、市级、区级科研课题。

目  录
单元 你好,人工智能 1
课 有趣的人工智能课 3
第二课 好玩的智能机器人 10
第三课 身边的人工智能 17
第二单元 人工智能初体验 25
课 找一找,有几种形状 27
第二课 看一看,这是什么形状 32
第三课 辨一辨,这是什么颜色 38
第三单元 这是谁的脸 45
课 画一画人脸 47
第二课找一找,这是谁的脸 54
第三课搜一搜,谁像 60
第四单元 智能穿戴 67
课 查一查,常见的智能穿戴 69
前  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设备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小到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智能手机等,大到无人驾驶汽车、火箭、宇宙


飞船等。人工智能设备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

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世界。本书以轻松的对话、

有趣的情境,带领学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本书的主旨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寻找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产

品,感受人工智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简单体验人工智能产品,简单应

用人工智能设备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人工智能的思想,为后续进一步深入

学习人工智能课程做准备。

全书包括四个单元。

单元——你好,人工智能。通过图图、灵灵、小智和AI小博士之间


轻松的对话,初步认识人工智能。初步了解智能机器人,掌握智能机器人

和普通机器人的区别。寻找身边的人工智能,找出它们给人们生活带来的

便利。

第二单元——人工智能初体验。经历简单图形形状分类的过程,掌握正


确的形状分类方法。通过图图、灵灵、小智、AI小博士之间的互动,初步体


验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形状和颜色的过程,感受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生活中


 
实际问题时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第三单元——这是谁的脸。探析人脸的特征,掌握画人脸的方法。学习人

脸识别技术,体验人脸识别的过程。学习人脸搜索技术,体验人脸搜索的过

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感。

第四单元——智能穿戴。学习智能穿戴技术,了解常见的智能穿戴

以及常用功能。体验电话手表的功能,思考它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发

现身边的问题,设计自己的智能穿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编者

2023年1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