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 大模型应用开发:核心技术与领域实践 于俊 程礼磊 程明月》[84]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大模型应用开发:核心技术与领域实践 于俊 程礼磊 程明月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于俊 程礼磊 程明月
  • 出版时间:2025-01-02
  • 热度:2471
  • 上架时间:2025-03-08 06:13:5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入门友好:本书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避免了深奥难懂的技术细节,使得即使是大模型领域的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核心概念,快速进入实践阶段,避免了学习初期的迷茫和挫败感。2)理论够用:提供了对大模型工作流程、Transformer架构、提示工程技术、模型微调技巧等关键技术的深度剖析。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南,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些技术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场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战导向:强调提示工程的实际应用,介绍了一系列经过验证的提示设计和优化方法。通过实战演练,读者不仅能学到理论知识,更能掌握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改善大模型的性能,实现预期的输出结果。4)案例丰富:涵盖了多个行业的实际应用案例,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前景,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在自己的项目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5)全程指导:每个案例都从需求分析开始,到环境搭建、代码实现,最后到测试和部署,提供了一站式的全流程指导。读者可以在每个环节中获得具体的建议和支持,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内容简介

本书由科大讯飞与中国科大的大模型的资深专家联合撰写,一本书打通大模型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实践壁垒,深入大模型3步工作流程,详解模型微调、对齐优化、提示工程等核心技术及不同场景的微调方案,全流程讲解6个典型场景的应用开发实践。 本书共10章,从逻辑上分为“基础知识”“原理与技术”“应用开发实践”三部分。基础知识(第1章)介绍大模型定义、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原理与技术(第2和3章)详细讲解大模型的构建流程、Transformer模型,以及模型微调、对齐优化、提示工程等核心技术,之后介绍了推理优化、大模型训练、大模型评估、大模型部署等拓展技术。应用开发实践(第4~10章)详细讲解大模型插件应用开发、RAG实践,以及智能客服问答、学科知识问答、法律领域应用、医疗领域应用、智能助写平台等多领域的实践。

作者简介

于俊:科大讯飞高级人工智能工程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博士、CCF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数据挖掘、知识图谱、认知智能创新探索及应用,拥有超过15年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化经验。参与编写了《Spark核心技术与高级应用》《Spark机器学习进阶实战》《知识图谱实战:构建方法与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基础》等著作。
程礼磊:科大讯飞实验室产品部算法总监、合肥工业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在数据分析与挖掘、自然语言处理、教育认知诊断等领域有丰富的研究和开发经验,精通Python、R语言以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框架,在人工智能教育、产教融合行业应用有着诸多落地经验。
程明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特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时序建模、大模型方法及其应用,同时担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信息检索专委会通讯委员、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分会委员。在相关领域国际学术会议和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与会议(如IEEE TKDE、SIGKDD、SIGIR等)的审稿人,以及程序委员会委员。曾荣获多项算法竞赛与双创赛事竞赛奖励,包括KDD Cup 2024全球亚军等。

目  录
目  录
前言
第1章 大模型概述 / 1
1.1 大模型的概念 / 1
1.2 大模型的应用现状 / 4
1.2.1 国外的大模型 / 4
1.2.2 国内的大模型 / 7
1.2.3 大模型的应用情况 / 9
1.3 大模型存在的问题 / 10
1.3.1 机器幻觉 / 11
1.3.2 安全伦理 / 12
1.3.3 选择错误目标 / 13
1.3.4 难以监督 / 14
1.4 大模型的发展趋势 / 14
前  言
前  言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型语言模型(简称大模型)首次实现了基于语言的智能涌现,推动了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飞跃和快速进化,大模型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发展方向,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
大模型技术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改变了生产要素的构成。一方面,它加速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精度,使得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提高了知识创造和应用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促进跨领域知识融合和技术迭代,大模型技术增强了劳动者的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形态,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此外,大模型技术还通过提升自动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个性化服务和强化决策支持,进一步释放了生产潜能,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