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完美软件—对软件测试的各种幻想温伯格著,宋锐译》[57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完美软件—对软件测试的各种幻想温伯格著,宋锐译

  • 出版社:悦典阁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09-12
  • 热度:6867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08:3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软件—对软件测试的各种幻想

定价:55元

作者:(美)温伯格 著,宋锐 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121099311

字数:288000

页码:345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程序设计心理学”一书作者Weinberg的另一力作!
揭穿软件测试神话
每个人都在软件测试中扮演着某种角色,即使是项目团队之外的人也一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客户和用户都会参与塑造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很多时候是在无意中进行的。测试人员不需要继续生成大堆文档、造成敌视的态度,而是可以通过在任何过程中结合有效的测试意识来培育大量的机会和丰富的关系。
Gerald Weinberg是《The Psychology of Computer Programming》及其他超过40本非小说类书籍的作者。他在《软件一对软件测试的各种幻想》一书中着手反驳与测试和测试人员有关的有害观点。他的书中融合了智慧、故事和令人叹为观止的洞察力,为他赢得了遍及世界各地的追随者。他在《软件:对软件测试的各种幻想(中英文对照)》中深入地分析了软件测试中哪些是期望得到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又是可能实现的。他破除了许多谬论,使读者避免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Weinberg有关人类和技术的创新性思考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他从1958年的“水星计划”开始就被认为是软件测试领域的先驱。作为一名具有高度影响力的作者、讲师和顾问,他积累了这三种角色的经验,以及长期担任软件开发人员和研究人员的技术生涯的经验。Weinberg的著作覆盖了从计算机系统与编程到教育、问题解决和写作等广阔的范围。请访问jerryweinberg.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内容提要


本书是从事软件行业五十余年的Gernald M. Weinberg针对软件测试所写的新作。他在软件项目的管理、设计、开发和测试方面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经验,对于与软件开发有关人员的心理尤其有深入的研究。在本书中,他重点讨论了与软件测试有关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其表现与应对方法。作者首先阐述软件测试之所以如此困难的原因——人的思维不是的,而软件测试的 终目的就是发现对改善软件产品和软件开发过程有益的信息,故软件测试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接着,作者利用丰富的经历和大量的实例,展现了在软件测试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与人的心理有关的现象、误区、欺诈,以及容易犯下的常见错误等等。本书的重点不是告诉大家要做什么或者说如何做,而更多的是让读者明白在与软件测试相关的活动中会出现某些特定现象的原因。理解这些与人的心理有关的现象有助于与软件开发有关的所有人之间更好地就软件测试的目的和实现过程进行沟通,从而实现具有更高品质的软件。

目录


前言
章 进行测试的原因
1.1 人类不是的思考者
1.2 我们要做出有关软件的决定
1.2.1 日记条目1
1.2.2 日记条目2
1.2.3 日记条目3
1.2.4 日记条目4
1.2.5 日记条目5
1.2.6 日记条目6
1.3 决定可能是有风险的
1.4 测试可以提供降低风险的信息
1.5 小结
1.6 常见错误
第2章 测试无法做的事
2.1 信息不有助于降低风险
2.2 也许我们不会使用那些花钱得到的信息
2.3 决定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
2.4 不良的测试也许比不测试更糟
2.5 产品可能尚未准备好接受测试
2.6 小结
2.7 常见错误
第3章 不对所有可能性进行测试的原因
3.1 可能进行测试的数目是无限的
3.2 测试 多只是采样
3.3 信息的成本可能超过无知的成本
3.4 我们也许可以用较少的测试获取更多的信息
3.5 测试自助餐
3.6 小结
3.7 常见错误
第4章 测试和除错的区别
1.通过测试来发现
2.查明问题
3.定位
4.确定重要性
5.修改
6.解决问题
7.通过测试来学习
8.任务切换
4.1 测试会随着机构的成长发生变化
4.2 以时间限制试探法作为管理法则,但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3 小结
4.4 常见缺陷
第5章 元测试
5.1 我们有说明书,但是找不到了
5.2 我们的错误太多了,导致缺陷数据库无法高效运转
5.3 我们没找到任何缺陷,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真正地找
5.4 我们修改记录让缺陷看起来没那么严重
5.5 这不是我的组件中的问题,所以我不记录
5.6 我不知道在测试错误的应用程序
5.7 我们不测试 差的组件,因为花得时间太长
5.8 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缺陷,不会还有更多的
5.9 我们的测试证明程序是正确的
5.10 我们运行了很多测试用例,根本就看不过来
5.11 如果我们的软件在有三名用户时工作良好,显然它在有一百名用户时也不会有问题
5.12 我们不希望测试人员知道我们将忽略他们提供的信息
5.13 我没有报告缺陷,所以开发人员不会对我发脾气
5.14 我们不需要测试它,因为开发人员非常有水平
5.15 接着说元信息
5.16 小结
5.17 常见错误
第6章 信息免疫
6.1 我们在生存规则受到威胁的时候会感到害怕
6.2 我们压抑无法接受的事物
6.3 我们让不可接受的事物合理化
6.4 我们将自己的负面品质投射给其他人
6.5 我们转移指责从而免除自己的责任
6.6 我们对自己的不足进行过度补偿
6.7 我们在觉得失去控制时开始出现强迫
6.8 小结
6.9 常见错误
第7章 如何应对防卫反应
7.1 确定恐惧
7.2 使用危机思维
7.3 实践,实践,再实践
7.4 对自己进行测试
7.5 小结
7.6 常见错误
第8章 良好测试的要素
8.1 永远无法确切地知道
8.2 只能根据事实来评估良好性
8.3 可能希望故意插入一些缺陷
8.4 对良好性的估算总是统计性的
8.5 可以对非差性进行估算
8.6 小结
8.7 常见错误
第9章 有关测试的主要误区
9.1 指责误区
9.2 穷举测试误区
9.3 “测试产生质量”误区
9.4 分解误区
9.5 合成误区
9.6 “所有测试都相同”误区
9.7 “随便哪个笨蛋都可以测试”误区
9.8 小结
9.9 常见错误
0章 测试不仅仅是敲击键盘
10.1 毫无目的地敲击键盘是不是测试
10.2 白手套测试
10.3 狗食测试
10.4 对测试人员也要进行测试
10.5 可能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10.6 演示不是测试
10.7 小结
10.8 常见错误
1章 信息摄取
11.1 使用萨提亚交互模型来解析沟通
11.1.1 摄取
11.1.2 确定含义
11.1.3 确定重要性
11.1.4 做出反应
11.2 人们听取信息时是有选择性的
11.3 数据来源会影响到摄取
11.4 时机也会导致差异
11.5 人们会出现信息过载
11.6 减少测试的数量也许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
11.7 寻找测试之外的信息摄取
11.8 不要混淆理解和摄取
11.9 使用数据质疑来过滤理解
11.10 小结
11.11 常见错误
2章 确定含义
12.1 案例1:四个缺陷,五种含义
12.2 案例2:四个缺陷,七种含义
12.3 案例3:四个缺陷,自行确定含义
12.4 进行解释之前先弄清期望的是什么
12.5 不知道期望时的做法
12.6 使用已经获得的信息
12.7 使用间接信息
12.8 使用未获得的信息
12.9 同样的话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12.10 “相同”可能并不一样
12.11 某些时候不会更好
12.12 小结
12.13 常见错误
3章 确定重要性
13.1 不同的人会给同样的信息赋予不同的重要性
13.2 公共的重要性也许与对个人的不一样
13.3 重要性依赖于上下文环境
13.4 不能总是根据金钱来确定重要性
13.5 不要采用过细的尺度
13.6 首先解决重要问题
13.7 听从自己的情绪反应
13.8 小结
13.9 常见错误
4章 做出反应
14.1 是运气不好还是管理不善
14.2 项目 后会赶进度的原因
14.3 接近项目结束时应如何反应
14.4 对测试所需时间的估算与现实差距很大的原因
14.4.1 好天气估算
14.4.2 不切实际的过程模型
14.4.3 低质的过程数据
14.4.4 没有过程数据
14.5 确定是否已经错过了可以有所改变的时刻
14.6 小结
14.7 常见错误
5章 避免软件测试变得越发困难
15.1 情况变得更糟的原因
15.2 让系统尽可能小
15.3 让“系统”模型是可扩展的
15.4 增量构建有清晰接口的分立组件
15.5 减少进入产品的缺陷数目
15.6 小结
15.7 常见错误
6章 不使用机器进行测试
16.1 用机器进行测试总是不够的即时评审
16.2 首先对 差的部分进行评审可以让人了解缺陷的严重性
16.3 事实并不总是能令人信服
16.4 测试人员是颇有价值的评审者
16.5 小结
16.6 常见错误
7章 测试欺诈
17.1 我们会卖给你一个神奇的工具
17.2 我们的演示是欺诈
17.3 这么多的证明信表明它很好
17.4 我们可以通过定价来欺诈
17.5 我们的工具会读心术
17.6 我们保证你不用做任何事
17.7 我们一起密谋
17.8 避免欺诈的方法
17.9 小结
17.10 常见错误
8章 忘却型欺诈
18.1 推迟文档化造成的后果
18.2 不明确的测试报告就像流沙一样
18.3 伪造的测试报告阻止了改进
18.4 在别的地方进行报复
18.5 早期的答案可能产生误导
18.6 “量”不是“质”的同义词
18.7 不要将非测试活动当做测试
18.8 太整洁了,不可能是真的
18.9 电子表格中的垃圾还是垃圾
18.10 小结
18.11 常见错误
尾声
尾注
其他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