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信“交互设计”这个词对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它是由IDEO的创始人之一比尔·摩格理吉(Bill Moggridge)于1984年在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的。交互设计是关于数字产品、环境、系统和服务的交互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形元素的设计与定义。与主要关注产品的形式和外观的传统设计学科不同,交互设计首先关注的是行为方式的定义,进而是描述、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结构与功能趋于复杂化、多样化和智能化,产品的交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程度,一个小小的按钮已经无法囊括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所有交互。与此同时,用户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用户既希望产品拥有更多的功能,又希望产品能足够简单、易于使用和更人性化,在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上都能赋予他们愉悦的使用体验。以电视机为例,过去我们看电视节目只需要按下黑白电视机的开关按钮;后来我们可以用遥控器随意切换彩色电视机的频道,调整音量;现在的智能电视机允许我们通过手势和触摸屏来控制节目的播放,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在电视机上定制各种软件。由此可见,先进技术让产品拥有了更强大的功能,也让用户的操作更加复杂和困难,用户的认知摩擦也日益加剧。
交互设计正是这种设计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触发其脱离传统设计,作为单独的设计学科出现。它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式,力求让产品在功能性和可用性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从设计的角度看,交互设计看重的是人与产品交互的行为、场景、技术、情感体验等之间的关系,逐渐将关注点从产品本身的设计转移到使用产品的用户的体验上来,以期满足用户更高层次的需求。从市场的角度看,随着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商业文化的形成,每个产品的问世,都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种多样的消费者。在功能同质化愈发严重的情况下,产品设计是否能以用户为中心,找到用户真实的需求,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这意味着设计师要把用户的观点渗透到设计的每个环节,从用户的角度进行产品设计。
交互设计过程也是一个设计工程管理的过程,工程思想是交互设计的核心思想。一个好产品的诞生,设计需求、概念设计、细节设计、用户评估测试、设计实施等环节都需要用户的参与。如何在设计全过程中保持用户的全程参与,不同阶段的设计结果如何有效导入到下一阶段的设计实践中,成为交互设计师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自交互设计诞生起,其就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领域,与产品技术、视觉传达设计和工业设计息息相关,涉及人类学、社会学、人类工程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等多个学科。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引起了设计界对用户的关注,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新生的设计领域,如用户体验、用户研究、设计调查、可用性测试等,使得设计以人为本。交互设计作为新兴学科,在我国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企业和高校近十年来才开始重视交互设计的运用及教学,交互设计的相关岗位及专业初现雏形,尚未有成熟的设计教学方案,专业的设计课程教学丛书较少,更没有成形的交互设计理论体系。
本书作者研究了国外成熟的理论体系,结合同济大学用户体验实验室(UXLab)团队的实践理论与方法,从教育的角度全面系统、循序渐进地向读者介绍交互设计的设计思维及相关实践案例。如果您是交互设计行业的新手或相关专业的学生,本书将是适合带您入门的教程;如果您是组建交互设计团队的管理人员或拥有多年业内经验的设计师,本书也可启发您深入思考。
承蒙各界厚爱,本书得以出版。我们重新整理了思路,在2.0版本中与读者分享最新的实践心得。第1章作为全书总起,将带领读者了解交互设计的起源、发展历程、方法体系、工作范围、团队构成等内容,并与读者分享我们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第2~7章通过6个部分介绍我们从团队实践中总结的交互设计方法体系,为读者提供一个通用的交互设计流程。虽然并不是每个项目都要实现所有的步骤,但掌握完整的流程步骤犹如心中有了“地图”,有助于设计师全面把握项目进程及各阶段的产出成果。鉴于实践在交互设计中有着重要作用,第8章通过几个真实、完整的案例,对总结的设计方法进行针对性的介绍,帮助读者加深对交互设计方法的理解,掌握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过程。参与的企业项目越多,我们越能深刻地认识到——理论和方法是实践的核心和基础,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方法来解决问题。在编写本书时,团队恰好有机会跳出传统的互联网交互行业,服务于传统行业(如汽车、零售等),这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交互设计”的重要性及“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将在广阔的天地中大有作为。无论您是否从事交互设计这个行业,都希望本书的理念与案例能给您带来启发。
读者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下载本书的配套资源。
每个学科的生命力都来源于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交互设计也是如此。本书介绍的内容是作者及所在团队不懈努力的成果。方法、理论从实践中来,也必须到实践中去,这决定了本书所述只是启发性的指导而不是既定的教条,但求有益于读者的思考,拓宽设计思维。我们还望与读者共勉,一同探索交互设计的新未来。
作者
于同济大学
致谢
本书的出版离不开广大读者朋友们,是你们的支持和反馈,使我们更有动力来分享我们的所做、所思、所感。在此,要对那些对本书出版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们表示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B1004903)、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18-AFCEC-037)、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同济大学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项目、同济大学研究生教材出版基金、新颖实验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交互设计理论及教学模具研究项目、研究生精品(核心)课程建设——交互设计项目、精品实验课程第十二期——交互媒体创作项目的支持。
感谢陈慧妍、杨九英、王春霞、郭阿丽、王棋胜和蒋晰阳等同事们,他们参与到各个项目的具体工作中,并对本书写作给予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感谢同济大学用户体验实验室/汽车交互设计实验室的广大师生,特别是2017级蔡泽佳同学,她协助更新和校对了本书的内容,并与其他作者一起梳理了案例内容。
也要感谢本书的编辑戴晨辰等人,在本书的编写和出版过程中不断地给予我们帮助和鼓励。
感谢我们的家人,我们永远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由于时间紧迫,作者水平有限,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谅解。若有任何建议,欢迎致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