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职信息技术》[29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中职信息技术

  • 出版时间:2020-09
  • 热度:7147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08:3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中职信息技术》按照“教师引导、自主学习”原则,融合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课程思政”等内容,开发有立体化数字资源。
  《中职信息技术》的基础模块由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八个内容组成,适用于中职各专业学生学习,学时数:108学时(6学分);《中职信息技术》的拓展模块由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小型网络系统搭建、实用图册制作、三维数字模型绘制、数据报表编制、数字媒体创意、演示文稿制作、个人网店开设、信息安全保护、机器人操作十个专题组成,根据各专业特点选修2~3个模块,学时数:36学时(2学分)(可扫描教材最后的二维码,自行下载使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师素材、学生素材、二维码、视频、音频、应用软件等,方便教师有效组织教学,体现“教中研”“研中教”;素材来源生活、工作中实际案例,方便学生学有所用,体现“做中学”“学中做”。

内页插图

目录

模块一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项目一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任务一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特征
任务二 信息系统的构成
任务三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项目二 操作系统
任务一 认识各种操作系统
任务二 全新实用的Windows10系统
任务三 Windows10系统文件管理
任务四 更改系统设置

模块二 网络应用
项目一 神秘的计算机网络
任务一 认识计算机网络
任务二 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任务三 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任务四 认识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
项目二 多彩的计算机网络
任务一 搜索网络资源
任务二 下载网络资源
任务三 学会网络沟通
任务四 合法合理使用网络
任务五 应用物联网
项目三 实用的小型局域网
任务一 选购、安装网卡
任务二 制作双绞线
任务三 组建对等网
任务四 配置网络协议
任务五 配置路由器
任务六 测试连通性
……

模块三 图文编辑
模块四 数据处理
模块五 程序设计入门
模块六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模块七 信息安全基础
模块八 人工智能初步

附录 拓展专题二维码

前言/序言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着眼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点部署,为坚决破除制约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对于加强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此,教育部于2020年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
  新课标明确了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具体内容。在教育教学中,采用新视野、新观念、新课标、新教材,实现课程改革。通过探索教材与教学设计、教育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结合,共享教改新思想、课标新探索、教材新领悟、课程新设计、教学新举措和教研新经验。新课标变更了原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名称及课程结构,拓展、丰富了课程内容,有助于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与适应职业发展需求的信息能力。新课标课程改革在于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教师是主体和关键,教材是载体,教法是路径,教师、教材改革最终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主线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标是理实一体,提高中职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提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本书按照“教师引导、自主学习”原则,融合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课程思政”等内容,开发有立体化数字资源。本教材的基础模块由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八个内容组成,适用于中职各专业学生学习,学时数:108学时(6学分);本教材的拓展模块由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小型网络系统搭建、实用图册制作、三维数字模型绘制、数据报表编制、数字媒体创意、演示文稿制作、个人网店开设、信息安全保护、机器人操作十个专题组成,根据各专业特点选修2~3个模块,学时数:36学时(2学分)(可扫描教材最后的二维码,自行下载使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师素材、学生素材、二维码、视频、音频、应用软件等,方便教师有效组织教学,体现“教中研”“研中教”;素材来源生活、工作中实际案例,方便学生学有所用,体现“做中学”“学中做”。
  本书编写分工如下:黄仁祥编写了基础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一;杨宇巧编写了基础模块二和拓展模块五;黄福林编写了基础模块三和拓展模块三;蔺华编写了基础模块四和拓展模块七;吴珩编写了基础模块五和基础模块八;马鑫编写了基础模块六;赵久伟编写了基础模块七和拓展模块九;彭浪编写了拓展模块四和拓展模块十;陈可欣编写了拓展模块二;张立里、程清编写了拓展模块六。本书由黄福林、胡日瀚、卢婵娟、周震统稿。
  本书虽经反复推敲,但难免存在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