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总规模已突破20万亿元,行业收入占工业总体比重超过20%。电子信息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支撑作用凸显,更加促进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嵌入式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子产业信息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电子信息类专业进行了整合,为各高校建立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宽、兼顾基础和系统的高层次信息类人才给出了指导思想。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本次修订在第2版的基础上,对第1~6章的内容作了部分删减和更新,并修正了部分错误;将第7章的内容全部更新,将VHDL语言改为目前流行的VerilogHDL语言;在第8章中,针对新的实验开发系统DE2115,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FPGA设计工具QuartusⅡ13.1的基本使用方法和设计技巧;基于DE2-115系列平台,更新了第9章和第10章中有关FPGA设计的内容。
为便于读者自学,在附录中给出了台湾友晶公司DE2115开发板的FPGA引脚分配表。《数字逻辑原理与FPGA设计(第3版)》是作者多年教学与科研经验的总结,是作者对“数字逻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综合改革形成的教研成果。本书从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标出发,结合本课程教学的特点、难点和要点,按照“数字时代、数制与编码、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分析与设计、VerilogHDL设计基础、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开发工具、数字逻辑基础实验、数字系统FPGA设计”的体系结构来编写。在内容上,将数字逻辑与FPGA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方便读者快速进入现代数字逻辑设计领域。
本课程理论教学建议48~56学时,实验教学建议16学时,另外小学期可独立设计实验课,集中安排32学时的课程综合设计实践。具体如下:第1章4学时,第2章6学时,第3章8学时,第4章8学时,第5章8学时,第6章2学时,第7~9章共12学时,第10章8学时。
本书由刘昌华负责统稿,并编写第1~6章、第8章、第9章及附录;班鹏新编写第7章;周劲编写第10章。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作者参考了许多同行专家的专著和文章,IntelFPGA(Altera)大学计划武汉轻工大学FPGA&SOPC联合实验室、武汉轻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数字逻辑”课程组及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字电路”课程组的全体老师均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励,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书中错误和不足,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刘昌华
2020年12月15日于武汉轻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