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现代信息化及其应用航天信息化案例分析》[36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现代信息化及其应用航天信息化案例分析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7
  • 热度:7010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08:3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什么是信息化? 如何搭建信息化平台? 怎样实现信息化建设? 其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这些问题在本现代信息化及其应用: 航天信息化案例分析均有较详细的阐述,现代信息化及其应用: 航天信息化案例分析主要包括信息化发展概论、现代信息化平台构建及应用案例、现代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规划方法论、信息化推进新技术理论及应用、信息化决策分析、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控制、信息化建设评价、信息化政策及法规体系、未来信息化发展趋势等内容。

目录



第1章 信息化发展概论 1 1 1 信息革命与机遇 1   1 1 1 系统工程思维下的信息革命 1   1 1 2 信息革命带来的量变与质变 3 1 2 关于信息化的认识 10   1 2 1 关于信息化概念的认识 10   1 2 2 关于信息化应用领域的认识 11   1 2 3 关于信息化特征的认识 14 1 3 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现状 15   1 3 1 国外信息化发展现状 15   1 3 2 我国信息化发展现状 20   1 3 3 我国信息化推进面临的挑战 23 1 4 信息化挑战的应对策略 26 1 5 本章小结 30
第2章 现代信息化平台构建及应用案例 31 2 1 现代信息化平台架构 31   2 1 1 现代信息化平台含义 31   2 1 2 现代信息化平台体系结构 32   2 1 3 现代信息化平台要素体系内部的主要函数关系 36 2 2 现代信息化平台构建原则及主要职能 36   2 2 1 现代信息化平台构建原则 37   2 2 2 现代信息化平台主要职能 40 2 3 现代信息化平台理论、方法 41   2 3 1 现代管理学方法 42   2 3 2 当代经济学方法 45   2 3 3 模糊数学理论、方法 49   2 3 4 现代统计学方法 54   2 3 5 成熟度理论、方法 56 2 4 现代信息化平台应用案例 ———航天信息化与现代系统工程 60   2 4 1 航天信息化平台 ———航天信息化系统工程 60   2 4 2 航天信息化系统工程方法综合应用 62
  2 4 3 现代系统工程与航天信息化管理 65 2 5 本章小结 66 第3章 现代信息化建设 67 3 1 用系统观诠释现代信息化建设 67   3 1 1 信息化建设再定义 67   3 1 2 信息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68 3 2 国家层面的信息化建设 70   3 2 1 国家信息化建设系统分析 71   3 2 2 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子系统分析 72   3 2 3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 73 3 3 社会层面的信息化建设 76   3 3 1 社会信息化建设内容 76   3 3 2 社会信息化建设体系 77   3 3 3 社会信息化建设水平测度 79 3 4 企业层面的信息化建设 82   3 4 1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82   3 4 2 系统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84   3 4 3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 88 3 5 本章小结 95 第4章 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96 4 1 信息化规划原则 96   4 1 1 现代信息化平台的信息化规划原则 96   4 1 2 我国 “十二五 ”信息化规划 98   4 1 3 信息化战略规划 100 4 2 信息化规划的目标与内容 102   4 2 1 现代信息系统规划 102   4 2 2 信息技术集成规划 103   4 2 3 系统工程规划 109 4 3 信息化规划步骤 110 4 4 信息化规划方法及其模型 112   4 4 1 电子数据处理时期的信息系统规划 113   4 4 2 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时期的信息系统规划 119   4 4 3 战略信息系统时期的信息系统规划 121   4 4 4 现阶段动态战略信息系统规划 123   4 4 5 当今IT能力规划 126 4 5 信息化规划案例分析 ———航天信息化规划 129   4 5 1 航天信息化规划总体框架 129   4 5 2 航天信息化规划主要流程与基本内容 131   4 5 3 基于综合集成的航天信息化规划方法 133 4 6 本章小结 135 第5章 信息化推进新技术理论及应用 136
5 1 网格计算 136   5 1 1 网格计算的理念 136   5 1 2 建设航天信息服务网格的构想 138   5 1 3 航天服务集成化管理平台的研制 141 5 2 中间件 144   5 2 1 中间件技术 144   5 2 2 航天综合信息集成系统消息中间件 146   5 2 3 Agent ̄中间件对航天信息化决策层的重组 148 5 3 物联网与移动物联网 150   5 3 1 物联网架构 150   5 3 2 航天物联网建设的思考 154 5 4 绿色计算 155   5 4 1 绿色计算内涵 155   5 4 2 航天信息化推进中的绿色计算 155 5 5 云计算 157   5 5 1 云计算原理 157   5 5 2 云计算在航天信息化发展中的应用探讨 159   5 5 3 云计算将推进航天信息化发展 161 5 6 SOA 162   5 6 1 SOA概述 162   5 6 2 航天SOA信息共享模式探讨 164 5 7 ESB 165   5 7 1 ESB的含义及重要性 165   5 7 2 基于ESB的航天异构数据整合方案 166 5 8 海量数据存储 167   5 8 1 海量数据存储技术与发展 167   5 8 2 航天产业海量数据存储模型研究 170 5 9 智慧地球 170   5 9 1 智慧地球的内涵与特征 170   5 9 2 解读航天智慧信息化推进 171 5 10 泛在计算及大数据 174   5 10 1 泛在计算 174   5 10 2 大数据 178   5 10 3 大数据环境下航天数据处理分析与研究 181 5 11 本章小结 184
第6章 信息化决策分析 185 6 1 信息化决策概述 185   6 1 1 决策理论与信息化决策含义 185   6 1 2 信息化决策模式 187   6 1 3 信息化决策方法 189 6 2 信息化决策分析研究 191   6 2 1 信息化决策分析含义与方法类型 191   6 2 2 航天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与理念突围 198 6 3 信息化决策模型 203   6 3 1 信息化BOCR决策模型 203   6 3 2 信息化博弈决策模型 207 6 4 航天信息化决策案例 210   6 4 1 航天信息化系统决策要素与步骤 210   6 4 2 航天信息化复杂系统决策模型构建 215   6 4 3 基于博弈论的航天集团合作知识创新研究 218   6 4 4 航天集团隐性知识转移的博弈模型探讨 220 6 5 本章小结 222
第7章 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 223 7 1 信息化管理概述 223   7 1 1 信息化管理内涵 223   7 1 2 信息化管理系统工程框架 226   7 1 3 航天信息化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 229 7 2 信息资源管理 231   7 2 1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231   7 2 2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的新变化 235   7 2 3 从信息资源管理走向知识管理 239 7 3 知识管理 240   7 3 1 知识管理与知识网络 241   7 3 2 航天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构建 245 7 4 人文管理 250   7 4 1 复合型信息化人才概述 250   7 4 2 航天某实验室关于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培养探析 254   7 4 3 培养航天信息人才信息素质的主要途径探讨 259 7 5 集成管理 262   7 5 1 集成管理概述 262   7 5 2 航天信息化推进的复杂性及其集成管理 266   7 5 3 SOA在航天ERP系统中的应用 268 7 6 本章小结 271
第8章 信息化系统控制 272
8 1 协同化控制方法 273   8 1 1 协同化含义及理论 273   8 1 2 航天信息化推进中的协同化 278 8 2 虚拟化控制方法 282   8 2 1 虚拟化的创新理念 282   8 2 2 基于现代系统工程的航天人力资源管理虚拟化系统 286 8 3 智以化控制方法 289   8 3 1 智以化理念 289   8 3 2 航天智以化闭环控制系统模型的构建 292 8 4 敏捷化控制方法 295   8 4 1 敏捷化理念 295   8 4 2 航天敏捷化智能信息系统重构研究 298 8 5 融合化控制方法 300   8 5 1 融合化思想及应用 300   8 5 2 航天SOA与云计算融合 305 8 6 本章小结 307 第9章 信息化建设评价 308 9 1 信息化建设评价概述 308   9 1 1 信息化建设评价内涵 308   9 1 2 信息化建设实施流程与措施 311   9 1 3 信息化建设系统评价与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价的异同 314 9 2 信息化建设系统评价 316   9 2 1 信息化建设系统评价思想 316   9 2 2 航天信息化建设系统评价体系框架 320 9 3 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价 326   9 3 1 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价概述 326   9 3 2 航天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331 9 4 信息化建设成熟度评价 339   9 4 1 航天信息化绩效成熟度评价模型 339   9 4 2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在航天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341 9 5 本章小结 345 第10章 信息化政策及法规体系 346 10 1 信息化政策内涵 346   10 1 1 信息政策及其生命周期 346   10 1 2 信息化政策及其系统 349 10 2 国内外信息化政策现状 352   10 2 1 国外信息化政策现状 352   10 2 2 我国信息化政策现状 356   10 2 3 立足现代信息化平台对我国信息化政策的思考 362 10 3 现代信息化平台将加快我国信息化立法工作 364   10 3 1 解析现行法律对信息化发展的促进 364   10 3 2 现代信息化平台信息化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366   10 3 3 现代信息化平台信息化立法的对策 369 10 4 我国航天知识产权 372   10 4 1 我国航天知识产权司法体系的完善 372   10 4 2 网络环境下的航天知识产权系统研究 374 10 5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78   10 5 1 现代信息化平台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78   10 5 2 现代信息化平台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完善 379   10 5 3 航天信息安全管理及其平台构建 382 10 6 本章小结 385 第11章 未来信息化发展趋势 386 11 1 网络发展趋势 386   11 1 1 从Web1 0到Web2 0的转变 386   11 1 2 未来Web3 0在航天信息服务方面的应用前景分析 388   11 1 3 网络专家预测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 390   11 1 4 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 392 11 2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397   11 2 1 信息技术内涵及其价值实现 397   11 2 2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401   11 2 3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航天产业的影响分析 404 11 3 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 406   11 3 1 信息化战争概述 406   11 3 2 航天信息化战争的探索性分析 410 11 4 航天信息化与业务深度整合趋势 412   11 4 1 航天信息化深度整合理念 413   11 4 2 航天信息化深度整合之道 414   11 4 3 航天信息资源深度整合趋势 415 11 5 信息化关注点转变趋势 416   11 5 1 航天产业五化并举过程中的两化融合之路 416   11 5 2 推进我国三网融合势在必行 420   11 5 3 融合将进一步壮大航天产业链 422 11 6 本章小结 423
参考文献 424

精彩书摘

第1章 信息化发展概论

信息革命的兴起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对全世界信息革命方向的大转变.怎样选择我国信息化推进的方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伴随着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更广泛的渗透性、无形价值、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化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且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科技制高点.它关系到科技、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军事、国家安全的全局.其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认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已成为必然.
11 信息革命与机遇
信息革命、信息社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如何看待信息革命的本质和信息革命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信息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值得众多研究者继续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
111 系统工程思维下的信息革命
仅对近30年发生在中国的信息革命进行回顾.就可以体会到信息革命是一场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全方位变革.不同组织或学者也分别从不同侧面探讨了信息革命的含义.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将信息革命看作工业革命和消费类电子革命.90年代中期以后.信息革命的含义则已经转变为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革命.再后来.又转变为物联网、网络融合革命等.也有人将信息革命理解为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并将信息社会作为信息革命的必然结果.还有人将信息革命看作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感知、反映、接收、传递、交流、综合分析和加工处理信息的工具与手段的革命性变革.更多学者把信息革命称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社会革命或生产力革命.可见.不同时代.不同角度.研究者对信息革命有不同的理解.
综合以上信息革命的不同理解可知.研究者对信息革命本质的分析永远都不会停止.不应该排斥研究者从多种视角看待或认识信息革命的发展形态.而应该遵循系统工程的思维从更多全新的视角、用更大的尺度、在更基本的层次上来重新认识信息革命.虽然视角、尺度和层次选择不同.所获得的结论不尽相同.但由于面对的是同一个人类社会 (即信息社会).而且是同一个认识主体 (即人类自己).因此.尽管视角、尺度和层次以及结论是不完全一致的.但它们一定是相互关联、相互嵌套、互为补充的.即共同构成了信息革命或信息社会这个复杂大系统的子系统.
我们将信息革命放入系统工程这个大尺度和基本支撑层次进行考察.是因为信息革命和信息社会不但在同一个层次上一个形态接一个形态地不断延伸.它发展到一些特定的阶段.便会脱离原来的发展层次并开始新一轮形态的演变.这个新层次上的社会发展形态是不能与旧层次上的革命与社会发展形态相提并论的.信息革命或信息社会就是系统发展思维下的新一轮形态的开端.它与其他革命或社会应是不同层次的不同形态.并将在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及系统观点下持续发展.
此外.信息革命或信息社会的周期或持续时间.应该遵循系统工程思想.在一个更大尺度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更基本的社会发展层次来认识.其周期或持续时间绝不会只有几十年.而将需要更长的系统工程发展过程.
与其他革命相比.信息革命呈现了许多特有的属性.并伴随系统工程发展过程将会呈现更多新的特征 :
1)具有技术科学化特征.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信息发明和发展过程中.科学理论与实验始终起着主导作用.科研成果渗透到技术的各个环节.成为技术发展的关键.使技术越来越科学化和成熟化.这一点不难从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得到验证.如关系代数理论与数据库技术.TCP /IP协议与互联网技术等.
2)具有系统化特征.随着人们改造自然和生产实践活动的愈加深化.所面临的问题就愈带有综合性.涉及范围广、难度大.绝非单一科技所能胜任.必须依赖多学科、多技术所形成的技术群系统解决.
3)更强调智能化.比如机电一体化的数控机床、机器人.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涉及的语音处理、图像识别、软件代理、搜索引擎技术等.无不带有智能色彩.
4)具有高新技术特征.信息技术相当大程度上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几乎可以渗透应用于各个领域.带动各行业技术进步.其应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信息技术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倍增器.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新技术.其发展主要依赖于智力.其次才是资金.信息技术是以科学技术形式表现的战略实力.直接关系到一个组织、区域或行业乃至国家的社会经济地位.信息技术的探索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任何一项开创性构思.设计和实施都具有风险.信息技术发展变化快.市场竞争激烈.时间效益特性突出.
5)以绿色科技为核心.科学的目的是确保人类在地球上安全、高质量、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信息革命要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生存发展同资源、环境、生态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以绿色科技为核心.构筑起一个以绿色科技为主导的科学技术新体系.
6)强调再创新.从系统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来看.信息革命显然依赖于系统科学的重大突破.系统理论研究的前瞻性和重要性愈加突出.技术的变革、技术手段的升级换代、工程科技的再创新均依赖于系统科学研究.
7)艺术审美性.从漫长的原始社会到信息化的今天.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作为物质生产第一步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艺术审美性是设计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特别是现代化的今天.人们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纯粹的生理需要层
2
面.而是向满足精神需求更高层面的发展.所以说.信息技术的到来给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使得现代设计具有了高科技含量的现代艺术特性.
8)传播时效性.即时间和效率.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信息的传播与接收将会越来越快.要满足快节奏社会的需求.就必须把握前沿.了解先进的技术.以最快、最简洁、最清晰、最新颖、最有效的途径传达信息.
9)非物质性.理想化的科学对于任何事物、任何现象最终都应能够用数字加以表达.数字化带给我们的好处之一就是对于很多事物都可以量化.数字化使得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应用都可以以最简单的0和1两个数字加以处理.社会进入 “比特时代”.
10)超时空性与可扩展性.由于信息网络的存在.到处都是以光速在全球传输的比特.它们无视空间和地域.时空距离被消除.地球变成了村.电子商务、全球经济一体化、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超越了时空.实现了信息的网络化.因为比特可以共享且方便传播.所以信息社会具备某种 “无限可扩展性”.
总之.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向我们表明.信息革命的方向已经转变.并将随着科技发展而继续转变.
112 信息革命带来的量变与质变
我们正处在一个划时代的全球信息革命的浪潮中.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信息技术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度持续发展.用它独有的高渗透性、高创新性、高带动性点燃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革命.贯穿在信息革命始终的是知识.知识发展与作用的不断增强.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改变.其最大改变体现为如图1 ̄1所示的生产力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进而引起社会行为规则与组织结构、知识结构、经济、管理、政治、军事的量变和质变.推进信息化的量变和质变.

图1 ̄1 信息革命带来的量变和质变
1121 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量变和质变
(1)数字化
数字化既反映生产力的量态变化也反映生产力的质态变化 (杨海英.2010c).数字化既是生产力中信息含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也是生产力质的内容丰富的过程.是量变过程和质变过程的统一.
数字化的过程是以半导体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等多方面技术为代表.包括其信息的储存、传播等这些具体的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包括量变过程和质变过程.
量变过程是以这些数字化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增多、作用不断扩大的过程.同时.在数字化量变过程中.人的认识手段不断得到改进.对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科学性越来越强.确定性和可靠性也越来越高.在社会数字化量变过程中.不断积累条件.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不断发生数字化质的变化.使数字化逐渐朝高级化方向发展.数字化过程在质的层次上不断深化、不断发展 (高晶等.2007).数字化质变过程表现在许多方面.既有社会方面的内容.也有自然方面的内容.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此外.数字化过程也包括社会的知识化过程.社会的知识化过程包括 “同质性知识 ”的普及过程和创新型 “异质性知识 ”创造环境的建设过程.
(2)网络化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带来的效用将以指数级的速度增加.在网络发展的量的规律背后.存在着网络发展质的变化规律.网络发展技术实现了在数字化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使生产力全面网络化发展.推进了互联网质的进步.
在网络化对于传统服务业改造的影响中.最重要的是对金融业和商业改造的影响.金融业一直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比较领先的领域.网络化在全球普及应用之后.金融业的信息化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急剧地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商业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提高商业活动的生产率和效率上.而且导致了商业活动的结构性改变.网络化的普及应用导致了电子商务的发生和发展.使市场的性质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经济活动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早期电子商务的发展.关注的只是在现有业务模式之下.消除中间环节、加快商品交易的速度和便捷性.提高效率和有效性 (韩晓平.2009).目前.许多新的电子商务企业则将重点置于商务业务模式的革命性转变上.
网络化对企业的行为方式.包括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因而导致企业发展的思路与工业时代完全不同.企业必须利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现新的更经济、更有利的业务伙伴.不断发现新的更适用的技术和降低成本的方法.不断调整企业的业务方向和人员构成.不断研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战略.信息革命正在对工业时代的企业模式进行深刻的改造.而且.不断地创造着新的企业模式.这种新的模式既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与分工的重构.也包括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以及竞争者的有效互动 (潮浩.2010).
目前.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仍为揭示网络发展的质的内容而不断进行着各种努力.
(3)全球化
全球化.也被理解为跨越国家边界的、国与国之间相互关联的各种形式的网络的扩张.导致观念、资金、货物、服务和人员以不断增加的速度跨越国家边界而流动.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制造业全球化的突出转变开始的.具体表现为一个产品的生产往往要用到更多国家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如制造业全球化的初衷是实现劳动力密集的零部件向低工资国家和地区转移.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在全球化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全球化.从根本上说.是经济的全球化.也是生产力的全球化.全球化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是人类历史长期演化的结果.在全球化发展中.需要知识、技术以及各种工具的积累和不断改善.信息革命所造就的全球化进程和以往任何时代的全球化都不同.它首先是信息的网络化存在和全球共享的结果 (黄凤志.2003).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使得信息不仅成为人类须臾不可缺少的资源.是比物质、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同时.最大的变革莫过于组织体系的全球化.社会生产的组织体系的全球化正在导致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信息革命引起国民经济的基础发生革命性变化.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体系的全球化.信息革命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网络的建立和发展.使生产力的诸要素通过网络不断进行着新的优化组合.信息全球化使运输、金融、投资、生产、物流及经济全球化成为可能.如在实现制造业全球化的同时.也实现了产品的市场全球化.制造业的全球化还促进了投资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并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全球化.
总之.信息革命由于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能力.它所引起的全球化是网络经济的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种质变.
1122 社会行为规则与组织结构、知识结构、经济、管理、政治、军事的量变和质变
(1)社会行为规则与组织结构
如图1 ̄2所示.从人类由农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人类社会呈现 “螺旋式上升和发展 ”的规律.

图1 ̄2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如果说工业社会遵循以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大规模、集权化为特征的潜在法则.那么在机械化生产条件下.追求生产低成本的努力.就形成了以产品标准化和劳动动作标准化为核心的一系列标准化制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努力.使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工厂大规模化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庞大的企业以统一指挥为前提.于是集权化成为必然的选择.工厂制度以其不可阻挡的力量影响到整个社会、政治制度.
信息革命.颠覆了以往的规则.非标准化、非专业化、非同步化、非集中化、非大规模、非集权化.成为发展方向 (谢国忠.2009).信息革命使传统的、集中的、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走向以资源配置最优化为目标的、分布式的、全球化的生产方式.工业化的大规模批量生产正在被信息化的大规模客户化生产所取代.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化管理正在取代传统的、以 “多部门组织模式 ”为基础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社会生产的组织体系全球化和网络化正在推动政府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使整个社会的组织更严密.管理更有效.而且将极大地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效率 (曾楚宏.王斌.2011).
也就是说.从社会组织程度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经历了由分散化和无组织化走向集中化.而又从高度的集中化和有组织化重新走向新形态的分散化的一个过程.信息社会的组织程度与工业时代相比正在弱化.但这种分散化的趋势并不意味着社会的发展又回到农业社会分散化的原点.信息社会的分散化是一种新形态的分散化.是从社会成员无联络、无组织的分散发展到泛联络、泛组织的分散.是一种具有潜在的高动员性和高可组织性的分散.具有动态性、弹性、强适应性.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从社会结构变化的角度看.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加上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无疑将使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在社会就业结构中的比例大大下降.数字化和网络化带来工作方式的变化.社会就业形态将发生与工业社会相当不同的变化.中小企业和各种形式的个人就业可能会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就业形式.蓝领工人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秘书、银行职员、销售人员、话务员、图书馆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等职位都会受到信息化的挑战.并转而从事其他各种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服务业.从事信息与知识的加工和生产的所谓知识工人将会大量地增加.掌握信息和知识的人与不掌握信息和知识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新的社会两极化现象逐渐显现.
总之.信息革命正在把发达国家由工业社会引入信息社会.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摆脱贫穷和落后、实现 “跨越式发展 ”的机会.如果说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和工业社会的形成.则可以说当代的信息革命将导致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数字化、智能化与网络化和信息社会的来临.
(2)知识结构
钱学森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究系统论的时候曾经说过 :“近代科学技术的结构现在需要改革.而改革也不是没有办法.已经是一有线索.二有具体办法.有些特点.像微观到宏观.电子计算机技术革命的出现等等已经十分明显”.一个伟大的产业革命必然伴随着教育和科学的革命.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必然提供巨大的发明和创新的空间.造就伟大的发明家和科学家.当代的信息革命也必定如此.
信息革命对知识结构的影响体现为.社会知识生产量的急剧增长.同时又伴随着知识与技术的迅速老化.在这种形势下.获取和利用知识及技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取得成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徐蕾.方珑.2007).产生、培育和保护国家的智力资源.在信息时代则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重要.人们对于获取有效知识的需求将不断升高.而单纯依靠学校来传授和学习知识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知识与技术迅速发展与变化的状况.同时.网络信息内容已经提供了新的知识获取和生产的物质基础 (周延云.李琪.2006).如何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改进现有的学习方式和提高知识加工的能力.加快个人的知识更新.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成为每个人在社会上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