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提供中外出版史例与当代环保出版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基本信息
书名:中外出版史例与当代环保出版
:48元
作者:冯文献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03431364
字数:288000
页码: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编辑出版业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领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和时代的潮流,因此,研究探讨编辑出版业的走向是关系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课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外出版史例与当代环保出版》汇集了中外编辑出版史上比较有代表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分人物和事件,并对中外编辑出版史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反思,着眼于现实,服务于未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背景下,对当代编辑出版状况进行了分析。在出版业转体改制的形势下,探索并展望了编辑出版业的未来,本着环保的理念,大力倡导并实现低碳出版。提出了数字出版是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传统出版如何加快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步伐,如何防止垃圾出版物泛滥,如何适应电子出版迅猛发展的问题,如何在出版业转型改制中优化资源的问题。以实现出版业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升级和战略转型。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实用性、社会性、国际性,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对未来中国与世界的编辑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冯文敏(1954.06.16)女,辽宁大连人,1982年毕业予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正师职大校(技术6级)。
文摘
一般说来,印章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有其相似的方面,也有其不同的地方。它们制作的材料都一样,早都打印在相同物质的表面上,其主要用途也是相同的。然而也存在着若干主要的差别,也许就是这些差别导致了不同方向的发展。中国印章多半制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平底,雕刻反体字,后来常用作在纸上盖印,印章的这些特性和雕版印刷就非常接近了。虽然大多数印章面积较小,刻字有限,然而有些木质印章和印版一样大,所刻文字超过100个字。
另一方面,西方圆柱体印章或圣甲虫印章是圆形或椭圆形的,主要是雕刻图案,只有少数刻有文字。用来在胶泥上滚动的圆柱体印章不可能发展成凸版印刷。圣甲虫印章虽然是平底的,然而其宗教性质居于支配地位,大大超过作为复印工具的功能。此外,印章的图案一直是浮雕,甚至今天仍旧打印在诸如腊一类的硬性材料上,很少印在如纸、羊皮一类柔性的材料上。这些不同的习惯和用法,阻碍了在西方从使用印章中产生出印刷的想法。
作为和凭证象征的印章,类似钱币上的铸文。在古代,钱币的流通和承兑靠官方认可批准,它常常通过在钱币上铸明价值、铸造地点,有时用官方凭证的象征来表示批准。古钱币上的文字或用模铸,或用印模在钱面上印压。中国早期钱币是从范模里铸出来的,有铲形、刀形、圆形等。而西方的钱币先是用印压的方法,后来才用铸造的方法。装订工人随后借用这种铸造技术,铸造单字的金属梓木用来打印书籍硬面封皮,印刷工人后又用这种工艺来铸造金属活字,这就是西方活字版的先驱。
石刻技术接近于雕刻木板,墨拓石碑铭文就类似于雕版印刷过程。在中国和西方,都很早就成功地发展了石刻。中国至今还存有公元前8世纪的石刻铭文。其后,石料成了用来刻写纪念文字和保存经典并使其标准化常见的材料。除泥版外,美索不达米亚人利用石版来书写,埃及人用石料雕刻墓碑,罗马人和古代世界的其他民族利用石料做纪念碑。但他们雕刻的文字没有中国那样广泛,那样精致。
……
序言
章 中国古代编辑出版史例
第二章 中国古代编辑出版研究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编辑出版史例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编辑出版研究
第五章 外国编辑出版史例
第六章 外国编辑出版研究
第七章 21世纪编辑出版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