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 电子政务理论与应用》[56]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电子政务理论与应用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周鸣乐 李敏 李刚 主编,韩德隆 戚元华 李旺 冯正乾 王玉 编著
  • 出版时间:2024-04-30
  • 热度:2207
  • 上架时间:2025-03-08 06:13:5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把握电子政务的发展脉络,充分吸收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从理论、政策和应用等层面详解数字政府时代背景下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系统阐述作者对电子政务的独到见解,并辅以丰富的案例。
(2)深入介绍电子政务技术基础、政府机关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政务数据、安全与标准化等前沿知识,内容全面、系统,可以帮助读者科学地构建电子政务的理论体系。
(3)以分析并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中的问题为落脚点,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融合案例研究,系统地梳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与建设的脉络,帮助读者提高分析和解决电子政务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4)融入信息技术、安全与标准等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适合保密技术、保密管理和公共管理等交叉学科作为教学用书,也适合有志于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做出贡献的相关研究人员和行业从业人员作为参考书。
(5)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讲解细致入微,语言通俗易懂,既可作为相关院校的学生学习电子政务知识的基础性教材,也可对教师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6)提供教学课件(PPT),既可方便老师教学时使用,也可方便读者梳理知识时使用,并且在每章后都安排习题,帮助读者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内容简介

《电子政务理论与应用:基于数字政府时代背景》立足电子政务领域已有研究结论及现有的相关教材,积极梳理和汇总来源权威、关注广泛的新兴研究成果和趋向,在保证内容全面、完善、科学和严谨的基础上,突破现有图书前沿性和代表性相对不足的缺陷,阐述作者对世界及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独到见解。本书提供课后练习题及其参考答案,以帮助读者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电子政务理论与应用:基于数字政府时代背景》附赠教学课件(PPT),以便读者梳理书中的知识点并方便相关院校的授课老师教学时使用。
《电子政务理论与应用:基于数字政府时代背景》共10章,涵盖的内容有:电子政务的概念;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电子政务发展的技术基础;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电子政务与政府机关数字化;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数字化;电子政务的重要资源——政务数据;电子政务安全与标准化;电子政务绩效管理;我国电子政务未来发展规划。这些内容旨在全面介绍电子政务的理论知识与发展情况。附录部分给出了电子政务的相关术语,方便读者查阅。
《电子政务理论与应用:基于数字政府时代背景》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讲解细致入微,适合作为高等院校保密技术、保密管理和公共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适合有志于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做出贡献的相关研究人员和行业从业人员作为参考书。

作者简介

周鸣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信息化战略与标准研究团队负责人,战略发展部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有电子政务、大数据、数字政府规划与评估、标准编制等。

李敏,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有电子政务、大数据、信息技术标准化与标准数字化。

李刚,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政策研究室)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有数字经济、数据治理、数字政府和信息技术标准化等。

目  录

前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行和治理的基本模式。电子政务作为数字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政府服务理念的创新,有效加强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逐渐成为各国政府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公共服务和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纷纷开展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改革实践,出台相关的支持性政策,强化电子参与,整合线上和线下渠道,提升以人为本的数字政务服务能力。例如,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在线政府服务平台,提供全面、丰富的在线服务,一直以来都在电子政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英国政府提出数字首创和数字技能培训计划,以促进数字化转型并提高公众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新加坡建立了全面的国家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推行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和数字签名技术,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大幅度简化了公民和企业与政府的互动。
在线试读
第1章 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E-Government)是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它不仅意味着政府行政管理要进一步公开和透明,政府要通过网络去处理属于其管辖范围内的一部分公共管理事务,更意味着政府在工业时代形成的职能式、集权化的政务流程必须再造,以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现代政府的要求。本章旨在介绍电子政务的内涵与本质,以帮助读者了解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与价值。
1.1 电子政务的内涵与本质
在深入学习电子政务之前,需要先了解电子政务的内涵与本质,掌握电子政务大厅、政府门户网站等典型的电子政务表现形式,并得出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在办公手段、业务流程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区别,从而建立对电子政务的初步认知。
1.1.1 电子政务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社会组织、企业组织和公众家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1993年,美国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NPR)在《创建经济高效的政府》和《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两份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电子政府的概念。1997年,美国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和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局在《接触美国:通过信息技术重塑美国》的报告中再次提出了“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类似,电子政务同样来源于互联网的繁荣发展[1],现已成为国际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新方向。目前,对电子政务内涵的认识尚未统一,世界银行、联合国等组织均提出了对电子政务内涵的不同定义。
(1)世界银行(World Bank,WB):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使用信息技术(如广域网、互联网和移动计算)来改变与公众、企业和政府其他部门的关系,以促进公民赋权,改善服务供给,加强问责制,增加透明度,或提高政府效率。由此带来的好处是减少腐败,增加透明度,提高政府服务的便利性,增加政府收益或降低政府运营成本。
(2)联合国(United Nations,UN):电子政务是政府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改变其内外关系,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政府并没有改变它的功能,其有用、合法、透明、负责的基本义务也没有发生改变。唯一改变的是提高了全社会对政府职能的期望值,使之各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