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 人机共协计算》[69]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人机共协计算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任向实、付志勇、麻晓娟、王建民、孙华彤 、袁晓君、王晨
  • 出版时间:2024-08-01
  • 热度:2239
  • 上架时间:2025-03-08 06:13:50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人机共协计算》从人类终极生存的角度,提供对人机关系和技术发展的深刻思考。
? 《人机共协计算》提出了“人机共协计算”全新范式,重新定义人机关系。
? 《人机共协计算》为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整体技术方向提供创新思考和启发。
? 《人机共协计算》提供全面而深刻的人机关系思考分析框架。
? 《人机共协计算》从人类未来生存语境上,融合东方思想思考人类和技术的理想关系,阐述更为宏观地看待人机关系和未来创新的哲学认识,提出人机关系的新范式——人机共协计算。《人机共协计算》能够为人机关系的未来,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整体技术方向和创新思考带来启发。

读者人群

《人机共协计算》可供青年学生、特别是希望突破现有研究框架去创新的各界科研工作者阅读,从而去思考自身的研究定位和发展方向。

 
内容简介

《人机共协计算》以“人机共协计算”这一理念为轴,以此对人机交互领域的现象予以归纳,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启发。《人机共协计算》主要设置为理论篇和技术篇,共11章:第1~4章是关于人机共协计算框架的理论篇:在回顾人机交互的发展历史中,引出人机共协计算理念的由来,对技术的目的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并对人机共协计算框架所涉内容与范畴进行梳理;第5~11章是基于HEC思考的技术篇:将人工智能、数字正念、自动驾驶、信息交互、设计未来、跨文化设计六个方向与人机共协计算思想相结合,提供一系列相关案例及视角。
《人机共协计算》可供青年学生、特别是希望突破现有研究框架去创新的各界科研工作者阅读,从而去思考自身的研究定位和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

任向实 日本高知工科大学信息学院终身教授。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创会会长及终身名誉会长,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情报处理学会会士。在人机交互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和教育工作近30年。  付志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主任、长聘副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委会秘书长,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是设计未来、服务设计与智慧城市。  麻晓娟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人机共协计算。多次获得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奖项。  王建民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副院长, 高等学校 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机交互专委会常委, 研究方向是智能汽车交互设计、智能媒介交互等。  孙华彤 美国华盛顿大学塔科马校区数字媒体设计教授,校区教授议会主席。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理事。从事跨文化设计、及全球用户体验设计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工作。多次获科研教学奖。  袁晓君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应急准备、国土安全和网络安全学院副教授。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的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用户界面设计、用户体验和人的信息行为方面的人机交互。  王晨 日本高知工科大学博士候选人,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理事、青年委员会主席,研究方向为人机共协计算、计算美学。

目  录
理论篇
第1章?人机交互概述
1.1?人机交互问题的发端
1.2?人机交互是什么
1.3?人机交互社群的现状与展望
第2章?人机交互发展历史
2.1 广义的人机交互范式变革
2.2 人机交互发展中的重要思考
2.2.1 人机共生
2.2.2 增强人类智能
2.2.3 Ubicomp、社会计算和具身交互
2.2.4 以人为中心的计算、用户体验和积极计算
2.3 人机共协计算的定位
第3章?重新思考人与计算机的关系
前  言
自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伊始,关于人与计算机之间关系的讨论就成为了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议题。受限于时代,基于图灵机模型的早期计算机纸带交互方式作为主流持续了约20年。在这样一种低效却门槛颇高的交互方式下,计算机作为一种专业工具的印象不免先入为主。而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从个人计算、普适计算、自然交互等概念的提出,到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具体交互形态的实践,交互研究给予了普罗大众对计算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把握方式,计算机逐渐从专业的、狭窄的实验室设备遍布到生活的各种场景。虽然在此过程中,计算机的专业标签得以稀释,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也无疑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但对很多人来说,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为当代人外在需求提供高效、便捷甚至时尚服务的工具,而很难看到其外在刻板印象下的本质。

相关推荐